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普法专栏

洛太普法 | 从认罪认罚到无罪释放:一场赌博罪的华丽翻身仗!

发布时间:2025-08-20 浏览量:44

洛太普法 | 从认罪认罚到无罪释放:一场赌博罪的华丽翻身仗!

  核心提示:巨额赌资流水必然构成“以赌博为业”的赌博罪?本案以无罪判决给出否定答案。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26)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7)

  案情简介:

  从认罪到无罪的戏剧性转折

  2024年7月,企业家吴某凡(化名)在面临“以赌博为业”的赌博罪指控时,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。他未曾预料,这场因短暂参与网络捕鱼游戏引发的风波,竟在一年后迎来颠覆性的无罪判决。公诉机关指控的核心在于其游戏赌资流水“数额巨大”,一旦罪名成立,吴某凡将背负刑事记录,名下企业融资与合作将遭受重创。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8)

  法律迷局:

  破解“以赌博为业”的核心要件

  《刑法》第303条规定,构成赌博罪需满足“以营利为目的”,并实施“聚众赌博”或“以赌博为业”的行为。司法实践的较大争议点在于:如何界定“以赌博为业”?综合立法说明、权威学说及司法文件,其核心要件可归纳为三点:

  1.职业依赖性:赌博所得构成其生活或挥霍的主要经济来源。无论有无其他职业,只要赌博收入是维持生计或高消费的支柱,即可能构罪。张明楷教授明确指出,“以赌博为业”即“将赌博作为职业或兼业”。

  2.行为持续性:需具备长期性、经常性特征。司法惯例及学者观点普遍要求行为需“连续半年以上”方能体现职业化倾向。偶发性、临时性的娱乐行为不具有刑事可罚性。

  3.金额对比性:赌博涉及的金额必须远超其正当合法收入,赌博输赢成为决定其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。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27)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10)

  本案剖析:

  三大维度彻底排除构罪可能

  郭春燕律师和杨轲峰律师作为辩护人紧扣“以赌博为业”三大要件,从事实层面逐一击破指控:

  1.时间维度:仅13天,远未达“职业化”门槛

  *证据清晰显示,吴某凡参与捕鱼游戏的时间仅为2023年5月18日至6月12日中的13天,且均在夜间休息时间进行。

  *此前此后,吴某凡无任何赌博记录。

  *关键类案支撑:湖北荆州中院(2023)鄂10刑再2号再审无罪判决中,当事人王某帆的参赌时长远超吴某凡,但法院仍以“未持续达到职业化程度”等理由改判无罪。有职业者短期、偶发参赌,与“以赌博为业”有本质区别。

  2.经济维度:雄厚资产碾压“以此为生”指控

  *吴某凡系成功企业家,实际控制多家公司,名下拥有价值数百万的不动产、数十辆车辆(含名车、工程车)及充足的流动资金,其个人资产实力远超普通中小企业主。

  *核心数据对比:其在捕鱼游戏中的投入资金相较于其个人总资产,如同“江河之于海洋”;赌博造成的损失与其年合法收入相比,更是“九牛一毛”。赌博所得绝非其生活来源,损失亦不影响其正常生活水平。

  *关键类案支撑:湖北荆州中院(2023)鄂10刑再2号判决书明确指出:“有正当职业和收入来源……赌博资金占其收入比重不大,不能认定其属于赌博为业”,这正是本案核心逻辑的印证。

  3.类案维度:更高赌资、更久时长案件未被定罪

  *面对公诉方引用的河南南阳有罪判例,辩护方亮出更具说服力的对比案例:

  *湖北荆州中院(2023)鄂10刑再2号案:当事人王某帆有职业、多次参赌、持续时间长于吴某凡,再审改判无罪。理由:赌博收入非主要生活来源。

  *郭某某案(*公(*)行罚决字〔****〕******号行政处罚决定书、(2020)*03刑终19号裁定书确认):郭某某在1年内通过521笔转账投入“百家乐”赌博,总赌资高达527.87万元,其赌博时间(近1年)和金额均远超吴某凡案,终处理结果仅为行政处罚,未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*有力反驳:赌资527万元且持续时间近一年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,仅凭流水数额指控吴某凡构成“以赌博为业”的赌博罪,严重违背司法实践的一致性原则。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11)

  胜诉结果与启示:

  企业家的法律风险防火墙

  2025年6月,法院全 面采纳辩护意见,宣告吴某凡无罪。这场胜利为企业经营者敲响了重要的法律风险警钟:

  1.严守娱乐行为边界:警惕网络游戏平台暗藏的赌博陷阱。即使是单次大额充值,也可能被系统标记为“异常流水”,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。

  2.强化经济行为留痕:务必妥善保存证明正当、丰厚收入的证据(如企业财务报表、完税证明)。严格区分个人账户与公司账户的资金往来。

  3.建立刑事风险动态评估机制:认识到新型网络行为可能触发传统罪名(如赌博罪、开设赌场罪)。应定期进行合规审计,有效阻断行为性质从“行政违法”滑向“刑事犯罪”的转化路径。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18)

  结语

  法律应成为公民权利的盾牌,而非无端束缚的枷锁。吴某凡案的无罪判决,不仅在个案中捍卫了企业家的清白,更在司法实践中清晰划定了关键界限:公民基于放松消遣目的的偶然娱乐行为,与以赌博为生的职业性犯罪之间,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法律鸿沟。当越来越多的判决明确“有正当职业且赌资占收入比重低者不构成赌博罪”时,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司法理性的进步,更是对市场主体正当权利与活力的有力保障。

  提醒:赌博危害巨大,请珍爱生活,远离赌博!

  本文作者

640_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 (28)

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我站观点。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